Search

各位讀者,我們要被告了。

因為覺得食育力大調查的研究方法令人困惑,今天早上我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各位讀者,我們要被告了。

因為覺得食育力大調查的研究方法令人困惑,今天早上我們發文質疑了食力全國食農教育評比,是否具備統計上的意義。
https://bit.ly/3gOs5Yy)

結果食力就發文說,網友轉貼那篇文章的話,也會被告,只好在此公告,提醒各位讀者。

我們在此彙整一些評比標準上的質疑:

1.學童肥胖程度、民眾食用蔬果比例、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,在統計上是否欠缺了劃分變因的貢獻度?忽略了民眾體型與飲食習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?

2.查詢農委會「食農教育資源平台」的公開教案數量,台南市政府有教案、高雄市政府也有教案,但就是沒有花蓮縣政府,既然花蓮縣政府在這裡根本就沒有食農的教案,為什麼用這個指標能看出花蓮是全國食農教育第一名?該文所稱客觀指標「食農教案數量」為何跟政府公開網站資料不符?

3.有機驗證面積多寡,與農民願意投入有機農法並且驗證過關的比例有關,但跟學童的食農教育相關度何在?

食力作為一個獨立媒體,發放三千份問卷,採用「客觀指標佔60 %,主觀指標佔40%」來證明花蓮是食農教育第一名的縣市,是否有研究方法上設計錯誤?完全不可受到社會大眾公評?

也就是你說花蓮好,但我認為其實不是這麼好,我就要被告了嗎?

其實不只是花蓮,食力所評比的食農教育前五名:花蓮、宜蘭、台東、嘉義縣、嘉義市。

令其他農業大縣例如雲林、屏東、台南、高雄的居民也感到很困惑,特別是確實有在食農教育資源平台上傳不少教案的台南跟高雄,竟然不在前幾名?

另外,根據政府公開採購網,食力所註冊公司「厚策思維」確實承接花蓮縣政府的標案,分別是110年的花蓮縣政府 「2021花蓮縣食農博覽會」勞務採購案,得標金額400萬元,以及109年的花蓮縣有機小農電商培訓與多元行銷推廣案,得標金額475萬元,若標案內容與此篇文章無關,那麼為何主動採用不公正的評比指標來指稱花蓮食農教育第一名?標案內容所採購的服務究竟為何?

並且,截至今年4/18的花蓮地方新聞,都還報導食力總編童儀展,兼具身份為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,並且與花蓮縣政府也確實有合作校廚培訓課程。

以上的問題食力都沒有正面回應,只是說要對我們提告。

但食力本身不但接花蓮的標案,也另外成立食農教育相關的灃食基金會去承接花蓮的食育活動,又寫文章說花蓮的食育力全國第一,這種自己比賽,自己評審,再頒給自己冠軍的行為,被人發現,卻要對本站及網友提告,是否還具備獨立媒體的公信力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